1、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计划生育指标,含人口出生率。2,劳动就业指标。3,生产安全指标。4,节能降耗指标。5,环保系列指标。6,耕地保护指标。7,教育普及指标。8,社会保障指标。9,民政救助低保指标。10,经济结构调整比例指标。11,城市规划建设指标。12,新农村建设系列指标。
4、“十二五”规划增加了4个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增长3.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
5、十二五规划关于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第六大项如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围绕这七大目标,“十二五”期间将提出24项指标,包括12个预期性指标和12个约束性指标。如提高居民消费率2至3个百分点,有望成为重要指标之一。这些指标大多数与转变发展方式相关,尤其是一些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领域,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双碳目标提出时间是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有关双碳目标也是我国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最新政策,目前我国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双碳是中国提出的碳减排两阶段目标,简称“双碳”战略目标。
碳达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目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改进能源使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使用节能灯泡、购买节能电器、合理使用空调和取暖设备等。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一个人说的可以作为官方版,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客观的分析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制定的目标是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2005年降低40%到45%。很多人认为我们减排的太多了,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是放弃了经济发展这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实际上,这是欠妥的考虑,也是对国家制定目标的误解。
1、十一五规划两项约束性目标是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是我国宏观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2、为推进节能减排,我国“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即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减少10%。
3、而约束性指标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包括人口总量控制、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耕地保有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8个方面。
4、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控制,是考核经济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这一理念最早始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强调的“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其中首次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法律分析: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十一五规划两项约束性目标是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是我国宏观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十一五规划两项约束性目标是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是我国宏观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
为推进节能减排,我国“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即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减少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
我国积极快速发展;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耕地。(2)我认为,增加这两个约束性指标,不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能推动经济建设的步伐。因为,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是指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制定本行动方案。
因此,改变既有建筑改造和升级换代模式,由大拆大建改为维修和改造,可以大幅度降低建材的用量,从而减少建材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建筑产业应实行转型,从造新房转为修旧房。这一转型将大大减少房屋建设对钢铁、水泥等建材的大量需求,从而实现这些行业的减产和转型。
第四,加强执法监督。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建筑节能监管服务体系,实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公示等制度,落实建筑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建筑节能减排涉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是指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制定本行动方案。
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可循环利用。
加强监督节能减排标准的实施 在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忽略任何一个环节不都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所以在建筑的全周期内,我们必须加强监管节能减排标准的实施,并对重点环节以及薄弱领域给与足够的重视。
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十八大报告中,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节能减排的奖励政策应该调低些,不能只做大项目才能得到节能减排的奖励,否则小企业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做节能减排;政府应该收集详尽的节能减排相关技术要领知识主动提供给企业做经验参考,节能目前无法推广的原因也是企业不知道如何节能;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知识推广,提高企业以及民众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